太多劇烈運動和缺乏運動,工作過於勞累,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必需加以改善,維持健康,更不要累積疲勞,拖至明天。

  劇烈運動會消耗過多熱量和氧氣,體內會產生過多有害活性氧,囤積疲勞物質乳酸,造成肌肉酸痛,身體疲勞或倦怠。而缺乏運動和工作過勞,則體內脂肪囤積,脂肪過多,使身體肥胖,稍微運動或活動,就容易疲勞上身,每天都覺得累。

  身體的疲勞倦怠,直接或間接會危害身體健康,消除疲勞是現代人生活必需之重要項目。消除疲勞之原則:

一、消除過多體內脂肪。

二、消除疲勞物質乳酸之囤積。

三、維持適當之運動。

四、改善酸性體質趨向弱鹹性,加速體力恢復。

  消除疲勞倦怠或為了維持較佳運動效果,可以考慮下列方法,確實執行:

  1. 計畫性,有恒經常維持有氧或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會提高心肺功能,減少脂肪;無氧運動加強肌腱、關節之強壯。
  2. 維持良好睡眠品質和時間。
  3. 充分利用時間,增加休息或小睡。
  4. 均衡營養,使身體隨時處於最佳狀況。為維持體力,平時多吃高蛋白質,為應付或挑戰運動時,可立即及時加強補充碳水化合物。
  5. 隨時保有各項身體健康檢查數據,呈現優良或正常值內,維持健康最佳狀態。
  6. 積極及時補充:

(1) 維生素B1:不足時或大量消耗(劇烈運動)時,體內醣類轉換熱量較差,會囤積乳酸及焦化葡萄糖,疲勞加重,建議藥物或食物補充改善,多吃洋蔥、大蒜、韭菜、肝、蛋黃、牛乳、酵母等等。

(2) 維生素B群,消除疲倦。

(3) 維生素C攝取水果或藥片,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加強抗氧化。天然水果之C較好,藥片維生素C是合成的。

(4) 維生素E:搭配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一起,效果更好。建議吃胚芽、蛋黃、魚、蝦、堅果、芝麻等。

(5) 礦物質:被稱為「肌肉礦物質」的鎂,預防肌肉痙攣、促進肌肉收縮,會從汗及尿在劇烈運動中大量排出,同時也排鈣,所以補鎂也要補鈣,以免疲勞,從食物攝取,堅果、海藻、大豆、黃綠色蔬菜含量多。補鈣、補鉀、補鐵,都可以恢復體力,消除疲勞。

(6) 高蛋白質:人類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後,會分解成胺基酸;人體的20種胺基酸,九種是無法自行產生的,需由食物中供給的,稱為必需胺基酸,例如以麥為主食者,會少三種必需胺基酸,則靠吃肉類、乳製品來補充,以靠米飯為主食者,則需靠吃豆類來補充離胺酸,所以均衡營養,多補充高蛋白質可以補充體力,恢復疲勞,尤其在平時之鍛鍊,也需要高蛋白質來幫助,事半功倍。

(7) 肉鹼:人體內有足夠的肉鹼時,則肌肉燃燒脂肪會更有效果,恢復疲勞更快。肉鹼富含於動物及魚類之肉中。

(8)補充輔梅Q10:會使熱量產生提高,細胞功能提昇,疲勞消除快。在肉類、馬鈴薯、豆、黃綠色蔬菜中富含Q10,如果和油脂一起吃,效果更好。

(9) 高麗人參、印度人參、田七人參、刺五加等,可以增強運動能力,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等,很受全球運動員喜愛。

(10)檸檬酸:從各種水果來的天然檸檬酸,是最有效消取疲勞的東西,酸使體內葡萄糖快速燃燒,也消除體內累積的乳酸,並可促進食物中鈣鐵的被吸收,所以運動前後都可以吃酸,包括各種水果或酸梅等等。

(11)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MSM(甲基、硫稀基甲烷)等可保護關節,當劇烈運動後,上述營養會下降,平時使用,也可補強關節,減少疲勞程度。

(12)熱水泡澡、熱敷、拍打、按摩、打坐、泡腳也可促進新陳代謝並排除乳酸,加快消除疲勞。

    疲勞或倦怠是身體健康的警訊,也可能是生活不活躍的因素,所以消除疲勞是促進身體健康、生活活樂的重要項目。「不要累積疲勞到明天!」是健康的法則。除了肉體引起之疲勞,更要考慮,是否有心理之疲勞影響身體,以現代之生活,壓力及忙碌兩方面,絕對會使心理疲勞增加,所以心理疲勞也應適度舒解,可以使身體之疲勞加速解除。

  聰明補「鈣」,如何補呢?依中華民國第七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19歲以上成人,每天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而調查顯示,國人每天只攝取 600毫克左右,顯然不足標準;也有補得夠,但流失也多,也造成不足。所以補鈣,聰明的作法是補得夠,流失少。

  補鈣除了「量」要夠,另要留意的是吸收率,依年齡之增長,吸收率會下降的,孩童吸收率可達60%,成人只20~40%,老人則吸收率更低。

  避免攝取不足,實戰作法如下,供參考:

  1. 乳品及乳製品:牛奶一天一杯(240毫克),約有240毫克鈣,過多之牛奶,會有過多之磷,過多的磷會帶走鈣,排出體外,造成鈣流失。依臺灣每日營養指南建議攝取牛奶上限為360~480毫升。牛奶除低脂為宜。
  2. 每天五份蔬果,深綠色蔬菜需佔蔬菜類之三分之一,含鈣量是多,但吸收不易,不是很好之鈣來源,反倒是洋蔥、高麗菜(乾)、食茱萸、香樁、梅乾等不錯。水果之含鈣不多,但富含維生素 C,可幫助鈣被吸收。
  3. 豆類、豆製品:傳統之豆腐、小方豆干等富含鈣,比肉蛋類少膽固醇,又富纖維,是好的鈣來源,建議多吃豆及豆製品,但豆漿且少鈣。
  4. 堅果類都富含鈣,但熱量高為缺點,攝取時,要節制,堅果以黑芝麻、山粉圓、杏仁果、核桃果為好。
  5. 補充鈣片,要注意藥片標示之毫克數,非吸收數,例如最好吸收率的碳酸鈣或磷酸鈣,也只有40%,一粒500毫克的碳酸鈣,大概有 200毫克被吸收。發酵L-型乳酸鈣,人體吸收率可達50%,另外食物也會影響藥物的被吸收,例如高草酸食物花生、蘆筍、菠菜、地瓜等會結合鈣,形成鈣鹽不被吸收,宜避免之。飯後 1~1.5 小時後吃鈣片較好,晚餐後吃鈣片,較好,鈣片加維生素 D一起之藥片較好。天然鈣由海洋生物的殼製成,怕重金屬污染,要留意。
  6. 補充維生素D:晒陽光,可補充維生素D。適時補充,可促進人體吸收鈣。肝腎功能不佳者,要服用活性維生素D。維生素D在肝臟、蛋黃、魚肝油、沙丁魚等等容量多。

  避免鈣流失,實戰作法如下,供參考:

  1. 少吃富含草酸、植酸之食物:少吃巧克力、甜菜、蘆筍、花生、菠菜、地瓜等。
  2. 避免過量磷:少吃加工品、美食美味品、碳酸飲料、肉類。
  3. 避免過量蛋白質:以植物性蛋白質代替動物性。
  4. 咖啡、濃茶、菸、酒、高鹽、高糖食物:咖啡一天一杯為宜,濃茶也不宜(淺茶較可以),高鹽食物之鈉,容易帶走鈣,排出體外。高糖使血糖不穩定,鈣容易流失。
  5. 補充鈣片時,宜分次食用,以免大量造成吸收率下降。

  實戰作法中,日常生活增加鈣攝取量,秘訣如下:

  1. 飯後一份水果:酸及維生素C促進鈣吸收。
  2. 喝咖啡或濃茶,宜加適量牛奶(非奶棒),可補少些鈣。
  3. 少吃加工品、速食品,以天然食物為宜。
  4. 骨頭及肝富含鈣,吃魚肉也一併吃骨頭,如小魚乾、吻仔魚、香魚、蝦米等。
  5. 玉米濃湯、南瓜濃湯、蔬菜湯,用脫脂奶粉取代奶油。
  6. 沖泡牛奶或白飯或五穀飯上,撒黑芝麻,增加口味又補鈣。
  7. 義大利麵撒起司粉、披薩撒起司粉、吐司麵包夾起司片,可增加鈣。
  8. 熬大骨頭加醋,烹調魚類加檸檬汁,增加鈣排出。
  9. 香菇採日晒陽光乾燥者。
  10. 多吃優酪,牛奶過敏者可用,以優酪做為生菜沙拉醬。
  11. 多吃芝麻醬或香樁醬。
  12. 均衡營養,兼顧鎂、磷、鉀、鋅、鐵礦物質之平衡。睡眠不足,不可熬夜,晚上最遲11點上床,和生長激素配合更可保鈣。
  13. 髮菜、海藻、海帶不可少,富含鈣。

  補鈣是一輩子的事,從小就要補,愈老愈要注意,補鈣不難,從飯食、陽光、運動三方面著手,可保骨本。高鈣之好處,降低栓塞性心臟病防骨質疏鬆、預防老人聽力喪失、可有效減肥,治失眠抽筋,婦女經前症候群減50%,孕婦不適症減少等等,對健康益處多,希望人人注意補鈣,養成吃鈣之習慣,配合陽光運動,確保無憂也保骨本。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全世界人類,廿一世紀的今天,三大疾病:癌症、愛滋病及憂鬱症,不斷的危害人類。尤其是憂鬱症,任何人任何年齡都可能會發生,只要早期診斷,就可以痊癒,許多成功的案例,都可以再創光輝燦爛的後半輩子。

  憂鬱症之病因,目前未充分了解,大概可以有兩種,此兩種互相影響,使病情加重,並促進發病快速。第一種原因是生理方面的,包括基因、神經、內分泌、腦發育異常等等。第二種原因包括早期人格發育、人生經歷、性格特質、家庭因素、環境社會因素等等,例如親人死亡、受虐家暴、財物虧損、感情挫敗、身體違和、社會失寵、天災地變等,壓力突然如排山倒海,洶湧而來,壓得喘不過氣來,不知不覺落入憂鬱症漩渦,終至發病。

  憂鬱症的症狀,多樣化不容易自覺,別人也不易查覺,其特徵如下:

  1. 心情沮喪、情緒低落,容易疲倦,例如「無聊」、「無興趣」、「寂寞」、「傷感」、「寡言」、「無助」、 「悲哀」、「悶得很」等等,身體容易疲倦,充分的休息,也是覺得累,全身無力。
  2. 失眠或是睡太多、睡眠障礙、早醒,醒過後就睡不著,有時候,反而睡到過午也不起床。
  3. 食慾不振,體重減退,不再喜歡吃過去喜歡的食物,挑剔食物,常常開冰箱找食物,又不喜歡吃,行為異常。
  4. 罪惡感、悲觀自責,凡事常往壞處想,產生無望,對過去之往事,產生罪惡感而自責。
  5. 失去興趣,失去自信,失去果斷力,喪失向上進取,趨於消極,人生乏味。
  6. 行為異於常態,例如拼命拼工作,拼命吃東西,喝酒解愁,易與人吵架發脾氣,常主訴胸悶、胸痛、胃痛、頭痛、全身酸痛等症狀。
  7. 嚴重的病患,有自殺之念頭,並且容易真的去做。

  早期診斷不容易掌控,一方面是症狀多樣化,另一方面,病人常以身體不舒服來看病,全身不舒服,但經詳細檢查後,卻都是無病,延誤時效,再一方面,家人往往認為是正常的行為而忽視,還有認為精 神病是恥辱的,先求神問佛,而擔誤時效。診斷上,應以過去之行為,請專科醫師來正確診斷。

  治療成功的案例很多,要掌握愈早愈好、心理和環境治癒並重,藥物使用量及時間要夠、自殺傾向者立即住醫院等以上四大準則,要充分掌握。

  藥物治療,依醫師指示,可使用三環抗憂鬱劑(TCA)、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NRI)、單胺氧化或抑制劑(MAOI)、正腎上腺素激性及血清素接受器拮抗劑(NaSSA)等等,初劑量往往要3~4週才見效,症狀完全消除後,仍應繼續服藥至少半年,甚至二年。

  在多變且進步快速的社會,每個人都預防發生此症;其要點如下:

  1.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丈夫或內人,更不應該寵愛過度,使其成為溫室中的草莓,受不了打擊。應學習獨立自主忍辱負重,渡過難關。學習面對挫折、面對新挑戰,勇往向前。
  2. 不需要太完美主義,互相容忍尊重關係。
  3. 峰迴路轉,山不轉路轉,天無絕人之路,樂觀進取。
  4. 要有適當的休息和運動,放慢節奏和步伐,擴大自己彈性空間。
  5. 要合群、團隊、社交、回饋社會。向朋友商量,傾訴自己的困難。
  6. 早期或輕微的症狀,速找醫師或社工心理衛生人員求救。
  7. 高危險群者,如失偶、產後、失戀、失業等等時段,自己及家人朋友皆應特別留意。

  憂鬱症不可怕,怕自己不莊敬自強,自己打敗自己。輕鬆愉快安份,絕對可以渡過任何難關的。

  據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下降,其主要原因在於持續運動、血壓控制、控制總膽固醇、戒菸、治療技術提升等等各方面都兼顧到。實際上,持續運動也能夠減重、降低血壓、降低低密度(壞的)膽固醇、降低總膽固醇、增加高密度(好的)膽固醇、增加體適能、減少糖尿病發生、減少壓力、紓壓並改善生活品質等等益處,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可以說運動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第一首要要件。

  持續運動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減輕疾病之嚴重程度。適當且長期持續的運動,對心血管疾才有功效,「過多或不及」都是無助的,反而可能帶來傷害。所以有計劃的、適當的、長期的運動是人人都需要的。

一、什麼是有計劃的運動呢?

  心血管疾病者之運動,須由醫師或心臟專科醫師,慎審評估後,才擬定計劃來執行,以保安全。

二、什麼是長期的運動呢?

  持之有恆,每週至少3次,依天氣有冷或太熱,可以適當調整,減少時間和程度。

三、什麼是適當的運動呢?

  每次運動大約30分鐘以上,以身體會發汗、發熱、呼吸加快;微喘但說話不會上氣接不到下氣、心跳在運動後最高達130次/分。

四、選那種運動才是適當的?

  最好選擇快走、游泳、騎腳踏車、踏青登山、有氧舞蹈、太極拳…等等是適當的,還要留意自己的體能、興趣喜好、設備齊全、急救設施完備。運動必須有節奏感及幸福快樂感,不應該太劇烈太猛或太新鮮,以免增加壓力。

五、心血管疾病者,運動之注意重點:

1、諮詢醫師,隨時將運動項目、地點、強度、時間、感覺之症狀等等告知醫師,得到允許才可去做。這是攸關性命的!!

2、運動前測脈博心跳,不規律或超過100次/分或低於50次/分,則不可運動。

3、運動後測量脈博心跳,若最大心跳(超過220減年齡者),立即停止運動。

3、運動後測量脈博心跳,若最大心跳(超過220減年齡者),立即停止運動。

4、運動前血壓收縮壓超過180,舒張壓大於100mmHg者,不可運動。

5、飯後2小時內不可運動(因血流集中在消化系統。)

6、天氣太冷、太熱、太潮濕(水氣重),不要運動。

7、出現心衰竭症狀者、呼吸急促者、心律不整紊亂者、時常出現心絞痛症狀者不該運動。

8、運動過程中,出現疲倦、力不從心、胸悶、胸痛、盜汗、眩暈、氣急、胃痛、背痛、說不出話來、臉色蒼白或發紅等,應立即中止運動,立即含舌下片,叫救護車 119到醫院急救。即使休息一下就好轉者,也不可疏忽,還是建議到醫院急診,詳細檢查。

9、 做任何運動前或後,必須遵行至少 5~10分鐘的熱身暖身拍打拉背,不急不躁。

10、運動之強度,以漸進加強,由輕而重,慢而快,弱而強,逐漸增強,適可為止。

11、結伴運動,並熟悉急救的CPR,以便隨時救援。

12、隨身攜帶硝酸甘油脂舌下含片,若遇症狀,即刻含在舌下,速往急診醫院。切記攜帶在伸手可及之地方,而非車上或行李內。

13、不應該做閉氣、提重、用力之運動或動作。工作忙碌家事繁多等,不能算是運動,要有區別。

14、依遵從醫師指示,服用抗凝血之阿斯匹靈,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大部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享受運動樂趣的,也可藉運動來強化心血管。

  這個疾病,一般人都不陌生,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關節的問題,尤其是承重的關節,例如腰部、股部、膝蓋、踝部等都常會有問題。常常在早上起床或固定姿態一段時間之後,關節常有僵硬的現象,但隨後一活動關節就鬆開靈活,不覺有問題,因而常使人忽視此關節毛病,而延誤就醫。

  因為長期姿勢不良、體重過重、用力負重、骨折、軟骨受傷、半月板及韌帶損傷,外傷等原因,使得關節變形、磨損、破壞、傾斜等病變,導致關節退化,稱為退化性關節炎。過度使用關節容易導致關節退化。

  民間俗稱「長骨刺」,是退化性關節炎之一種病理變化,就是骨頭由關節間之四周向外生出,此增生的骨頭稱為骨刺,並不是代表生病,實際上是關節退化過程中,一種生理變化,但表示關節退化了。有症狀出現,才需理會「長骨刺」。

  退化性關節炎之臨床症狀很容易判定,例如膝關節在上下樓梯陡坡時會疼痛、關節腫脹、關節僵硬彈性差,從坐姿要站起來很吃力困難呈現肌力無力、關節間「卡」之雜音,關節活動受限(困難蹲下去)、關節變形呈現O形腿變形等等。

  診斷退化性關節炎可以使用X光攝影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掃瞄、關節鏡檢查、以及關節液抽取檢查等,同樣的關節病變,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等,症狀類同,應詳加以鑑別,以對症下藥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及預防方法如下:

  •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治療:此類藥物稱為治療首選第一線藥物-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種類很多,效果很好例如Voltaren, Medeprin等等,可是多少會有腸胃不適者,可改用最近 COX-2專一性抑制劑,例如骨敏捷(Mobic)等等。請由醫師指示使用。
  • 關節內注射治療:可以考慮打類固醇或玻尿酸。
  • 減輕體重:減肥以減輕關節負重,以治療之。
  • 關節休息:不可再有加重關節負擔之動作,例如蹲、跪、跳舞、上下樓梯、盤坐、跪坐等等動作應避免,也不可長時間讓關節固定同一姿勢。
  • 隨時使用關節護具,不僅僅在行動中。
  • 使用四腳助行器,以減輕膝關節負擔。
  • 鍛鍊加強股四頭肌(即大腿肌肉)的力量:其方法如下:
    1. 坐於有靠背之椅子上
    2. 右腿伸直,維持5秒鐘
    3. 5秒後放下休息
    4. 左腿伸直,維持5秒鐘
    5. 5秒鐘後,放下休息
    6. 左右腿交替各作10次,10次為一遍,一天作20遍,有空就做。
  • 增加關節之活動量、平坦路之登山或輕騎腳踏車(運動型)或游泳皆可行。
  • 加強關節營養:可以使用葡萄糖胺(維骨力),或是軟骨素,或是第二型膠原蛋白,或是以上三種一併使用,唯需要醫師指示使用,注意其副作用及過敏。
  • 穿膠鞋或空墊鞋有助症狀改善。
  • 工作不宜久站:同時隨時注意姿勢之改善。
  • 加強復健治療:採用水療、熱療、電波療等促進肌肉鬆軟。
  • 飲食治療:不要吃高尿酸食物,例如動物內臟、豆類、酒類、肉類等。要大量喝水,促進排泄。

  而手術治療,由骨科醫師,依實際需要而施行。

  總之,退化性關節炎病人,若不是急性發作關節疼痛者,可以考慮做日常生活基本行動外,登山活動不必絕對禁止,而可以減少,選擇輕易短之親子步道,逐漸加強,增加肌力和柔軟度,活動關節。補充關節營養,並多吃大骨頭湯、吃小魚乾等含鈣質量高的食物,戒掉煙、少量酒、維他命每天一粒,可確保骨頭健康,健步如飛。

  心肌梗塞是很嚴重的心臟病,中、老、高齡的人很常見的,死亡率很高,親朋好友常因心臟病發而猝死,令人惋惜。

  心肌梗塞的症狀很特別,發作時很明顯,然而未發作時,則是隱藏的,令人不易發覺,其症狀特點如下:

  • 突然發生,無法預測,無預警:在休息中、睡覺中、用力過度、情緒興奮激動時容易發生。運動中也容易發生。
  • 突然胸部疼痛,無法因休息或緩解情緒而減輕。
  • 愈早處理則死亡率愈低。胸痛就懷疑此病。
  • 年齡四十歲以上,發病率愈來愈高。
  • 男性多於女性,但女性停經期以後,則發病大增。
  • 個性特質影響大,工作狂熱、競爭性強、野心太大、情緒緊張,壓力大者,容易發病。
  • 生活緊張,缺乏休息或舒壓者,容易發病。
  • 家族遺傳發病率高。
  • 和多項高危險誘發原因有密切關係,例如高膽固醇症、抽煙、肥胖、高血壓症、糖尿病、運動不足者。
  • 飲食不當者,如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酗酒、常吃宵夜,容易發病。

  四十歲以上的人,為了保護心臟,應做下列檢查,以診斷心臟病,預做防備。詳細過去病史、個人發生之臨床症狀、靜動態心電圖、血液心肌酵 素抽血檢查、胸部X光攝影、心臟超音波檢查、心導管檢查以及心臟核子醫學檢查等等,要求醫師詳細檢查。尤其是有過心絞痛的病友。

  治療上,最重要之原則是立即處理。結合藥物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徹底改變是必需的。

  • 去除危險因子,如前述。
  • 藥物療法: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發作次數並減輕症狀,但不能讓狹窄血管復原,藥物之選擇,應由專科心臟醫師來決定,藥物如下:止痛鎮靜、血栓溶解、抗凝血劑、血管擴張劑、鈣離子拮抗劑、強心劑等等。
  • 冠狀動脈汽球擴張術(PTCa):利用汽球導管將汽球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份,汽球擴張把狹窄部撐大,以使血流通過。
  • 冠狀動脈血管支架:以「血管支撐簧」撐開狹窄部份。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下肢的靜脈來替代做繞道。
  • 飲食改善:清淡飲食少鹽少油,低脂肪低熱量,不要飲含咖啡因之可樂咖啡,勿吃太飽,排便不可太用力。
  • 適量運動,可先含服一粒硝酸甘油片作預防。
  • 生活照顧:
    1. 控制體重,不可過度肥胖。
    2. 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3. 保持心情輕鬆愉快。
    4. 充分休息,足夠睡眠。
    5. 按時吃藥,定期病情追蹤。
    6. 洗澡水不可過熱,浴室不可反鎖,通知家人,不可嘗試三溫暖。
    7. 隨身隨刻攜帶硝酸甘油舌下片或塑膠噴霧瓶裝之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舌下含片之服用,用來急救並且預防,當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發生的,立即含在舌下。當精神緊張或做消耗體力的活動之前或行房性生活之前或跳舞社交之前,或登山步行之前,都應該考慮含下一片。服用之方法如下:

  1. 胸部痛時,應立即休息,採坐姿或半坐臥姿,服藥會頭暈,不可站著服用。
  2. 必須舌下含服,吞嚥服用無藥效,含在舌下,隨唾液而吸收,不要吞口水。
  3. 含第一粒,一~二分鐘見效,胸痛減輕,若未見效,每5分鐘含一粒,最多三粒仍無效時,需立即送達醫院,所以在含第一粒時,應開始叫一一九救護車。
  4. 藥應放在褐色瓶以避光,藥效半年,過期則擲丟,藥物怕熱,所以取幾片隨身帶;其餘放冰箱,身上之幾片應常更換新的。藥效仍夠時,會舌上有灼熱感及頭發脹感。

  心臟病猝發,應緊急召救護車,等救護車時,病人應舒服地坐著,鬆開鈕扣;使呼吸暢通,可以立即服用硝酸甘油舌下片或阿斯匹靈口中慢嚼,不可服用任何飲料,如有必要,施行人工呼吸以急救。

  心臟病患者有幾點值得參考:不常運動者是不宜登山郊遊的。冬天天冷早晨是心臟病猝發之季節。一開始未暖身就爬山,身體適應不好,第一次心悸胸悶,也許是心絞痛,已經在拉警報了!!未充分休息或下山,可能發生心肌梗塞。未施行人工呼吸,未攜帶硝酸甘油舌下片來急救,以致發生悲劇。

  中高齡者,應參加健康檢查,了解自己之心臟狀態。有胸痛之過去史者,尤其要認真檢查及預防。很多心臟病發作,可由自己本身之注意和體驗,及早發現並且預防和治療。

  冠狀動脈有三條,如果二條以上或藥物無效,則要接受侵入性之手術治療。有過心絞痛的病者,隨時帶藥在身邊,運動或情緒高昂或吵架或爭論或興奮等場合,應隨時含舌下片,以防萬一,確保安全。

  在安全登山中,「避免及治療虎頭蜂毒蜂之螯傷」是一堂很重要的課,也很實用的。據統計,每年毒蜂螯傷事件,並不亞於其他毒蟲類。二○○五年十月卅日台北縣登山會在台灣南投縣信義鄉郡大林道,登山岳友慘遭虎頭蜂圍攻螯傷,一人死亡六人傷重,消息傳來,令人惋惜,更有需要再次提請岳友特別留意。

  虎頭蜂螯傷幾乎大都發生在秋天,學生之校外教學,登山團隊的登山、郊外野宴等等,不留意小心,就會發生類似之傷害事故。

  虎頭蜂屬於大型的蜜蜂,有其生活特性,了解其習性,就較容易防患,其習性如下:

  • 台灣常見之虎頭蜂,分為黃腰、黑腹、黃腳、黑尾、擬大、威氏、台灣大等七種,以黑腹虎頭蜂最兇毒。
  • 活動範圍很遼闊,從平地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區平地,皆可見其行蹤。
  • 群居性、組織分工很細、團結、勢力範圍約為二百公尺四周,遇到騷擾,則群起攻擊。
  • 秋天特別活躍,雨天特別煩躁也特別兇惡,大舉出動覓找食物,以備嚴寒。蜂巢結構特殊及雄壯。
  • 喜歡顏色深或鮮艷,喜歡芳香味之花卉植物,對人類之香水、洗髮精、防體臭香水、髮油、刮鬍水等香味,很敏感,會趨來嗅之接近。
  • 餅乾香味,水果果皮或吃剩下的水果香味垃圾等,亦很喜歡。
  • 容易被聲音騷擾而驚動,例如談話聲、收音機聲、歌唱聲、或是鈴聲。
  • 不太會攻擊光滑平面的物面,不攻擊白色。
  • 虎頭蜂尾部之毒針,可以重複螯人,或留毒針於人體之皮膚內,針螯之後,就把毒液注入人體。

  虎頭蜂之毒性,可分為兩種,虎頭蜂毒液直接之毒性以及毒性之蛋白質。前者使人體局部立即反應於紅腫膿癢,發生劇痛;後者會立即或延緩幾小時,才發生過敏休克,組織腫脹,氣管變狹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全身血管性水腫,急性腎衰竭,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虎頭蜂螯傷之嚴重程度,端看螯傷之範圍,多少隻,以及受傷人員有否過敏體質。螯傷之範圍越大以及螯傷的虎頭蜂越多隻,則病情越嚴重,全身性毒性反應越劇。

  過敏體質者,舉凡對藥物、食物、氣候等過敏者,都屬於此類,例如氣喘者、疫苗過敏者、藥物過敏者、蛋過敏者,昆蟲毒液過敏者、花粉過敏者等等,則其過敏性休克疼痛會加重,此類人,避免到郊外山野,不然應有萬全準備方可放心,例如準備,抗過敏藥物或腎上腺素之針劑(復述),準備一套Ana-Kit,以保安全。

  預防螯傷之方法:

  1. 隨時注意,虎頭蜂飛翔「嗡」的聲音,表示牠靠近了,牠在注意你,應靜止不動,讓蜂離開後,快速離開原地。
  2. 虎頭蜂不會主動攻擊,先做巡邏觀查,然後群起攻擊,應速能迴避,禁聲跑開。
  3. 登山衣著,不可寬鬆,表面粗糙色鮮明,應穿長袖、長褲、手套、長筒鞋、厚襪、帽子,甚至雨衣。(帽子可以遮陽、防螯、而可防止髮香外漏,帽子不可鮮艷顏色,白色最好。)
  4. 不要有芳香之香水、面霜、洗髮精、刮鬍水、髮油、防體臭香水、化粧品等之香味外漏。
  5. 甜食、水果及渣皮等要密封包裝起來,以防芳香味外漏。
  6. 遇到群蜂攻擊時,應低身跪、爬、跑並用,降低身姿迅速遠離,全身密包、分開分散離開,可用白布包頭部,或一面跑一面飛舞另件衣服旋轉,將衣服拋向反方向,迅速離開,引導蜂群到反方向。
  7. 來不及跑開,則應曲身伏地,全身密包,捲曲身體不動;或鑽入草叢、溝渠或水中等等。
  8. 隊伍之間,應有通話機,互相警告,互相通訊,告知危險地帶,蜂巢及蜂勢力圍範,事先避開或防患。

  萬一不幸被虎頭蜂螯傷,其治療方法,不可輕視,重者會死亡的,並且毒性往往延後幾小時才發生,所以螯傷後隨時要注意後續之發展:

一、一般輕微螯傷處理如下:

  1. 螯傷處以消毒水、茶水、優碘、酒精等消毒。
  2. 小心拔螯針,用鑷子或提款硬卡小心順勢從根部,把毒針、毒囊一併拔出,不可留毒針於體內。

二、迅速送醫院,並在醫院觀察十二小時以上。搬送過程,採頭低之體位。

  登山之活動,漸漸形成有組織之團隊,各團隊應有訓練學習,分工負責,以確保登山安全,不是只求登山登頂,應學習意外傷害之應變,做萬全準備,不可存有僥倖心態,你的登山團隊安排了上課嗎?您學習上課了嗎?

  曾被虎頭蜂螯傷,出現過敏性休克的人,即有病史者,若再次被虎頭蜂螯傷,則其過敏性休克症狀會更加劇而更嚴重,更具死亡性,此類的人應倍加留意。

  結核病的治療,因為過去的療法,時間冗長效果不彰,更使結核病之感染有再上昇之趨勢,因此世界衛生組織重新提出新的策略─都治(DOTS)計劃,具直接又短時間的好處,希望能再次控制結核病的感染。

  都治(DOTS)計劃英文名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 Course,其字母簡稱DOTS,中文名稱為短程直接觀察治療法,是目前對抗結核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在我國已積極展開防治。此療法顧名思義,採用最有效的藥物組合(即以RMP、INH、EMB和PZA組合),以短期間(六個月而已)治療方式,在醫護公共衛生人員親自督促下,完成每一項的治療(包括服藥等),以上之治療,可以達到九十五%以上的治癒率,是全世界目前最積極最有成效的抗結核病療法,希望患者和家屬民眾,都能大力支持,共同來防治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經由飛沫傳染的,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九十%的結核病發生在肺部,所以稱為肺結核病,也就是一般民間所稱的「肺癆」。結核病的人,由其咳嗽、打噴嚏、高聲談笑所噴的口水或吐痰,將含有結核桿菌細菌的小飛沫在空氣中漂浮而進行傳染,當然像口接吻或口餵食物更會傳染的。結核桿菌細菌能在陰暗處、不通風處、常溫三十七度攝氏的環境中,存活半年(6個月),在冰箱及酸鹼的環境也能抗耐生存,其最怕的是陽光、熱和火等,應該對其弱點,加以攻擊消滅之。

  感染結核桿菌的人,不一定會發病,大部分的人具有抵抗力而一生不發病,但少數人則抵抗力較差或健康欠佳,就會發病,因此像老人、營養不足者、糖尿病者、愛滋病者、矽肺症者、胃切除者、酗酒者、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皆很容易受感染而發病。另外依病情之輕重也關係著感染的可能性,例如中重度肺結核者、開放性肺結核者、活動性肺結核者,皆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其次,在人口密集,排菌量高的場所,像醫院、學校、宿舍、安養院、監獄、交通運輸工具、娛樂公共場所等等,皆容易感染,甚至形成集體團體感染,不可忽視之。總之,結核桿菌傳染之後,大部分健康的人,會自然痊癒,(即俗稱鈣化);傳染之後,加上身體抵抗力差或降低時,則發病。

  肺結核病的發病,早期是無症狀的,也不會感覺不舒服,所以很容易疏忽。初期症狀,則會發燒(特別是午後發熱)、咳嗽、吐痰、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喀血、血痰、胸痛胸悶、睡眠中盜汗,如此症狀,則可能已經是中度或重度結核病了,因此所有咳嗽的病人,皆應注意是否被感染結核病了。

  診斷結核病已有很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照X光胸部攝影,很明確可以診斷的。其次是驗痰或痰培養,是否有結核桿菌。其次是結核菌素測驗,可用來測驗是否得過或感染過結核病,結核菌素測驗(簡稱T.T.),T.T.測驗部位反應在十厘米以上的是陽性,表示曾受感染,九厘米以下的是陰性,表示未受感染,應該接種卡介苗(有稱B.C.G)。台灣十二歲以下的孩童,適合做T.T.之測驗。

  治療結核病有一定的療程,完成療程,才可以達到很高的效果。目前最有效的治療,名為「初次短程治療」,其方法如下:

  1. 服用RMP、INH、PZA、EMB四種藥物兩個月,每日一次。
  2. 兩個月後,改服RMP、INH、EMB三種藥物四個月,也是每日一次。以上可達九十五%之治癒率。
  3. 專科醫師會根據X光片及驗痰複查結果,做為評估,決定是否完全治癒,治癒者就停藥,未治癒者,就再延長治療三至六個月。

  以上之療程,短時間又效果好,請千萬不可中途停藥,不然,就麻煩了,也許會成為終生慢性化。再者,合併糖尿病或矽肺病者常常需要延長服藥期間。

  結核病的預防,具有實際功效,請千萬要重視:

  • 定期照胸部X光,每年至少一次,尤其下列高危險群者,更應注意:年齡四十歲以上者;病人家屬、同事、同學、接觸者;經常咳嗽吐痰有呼吸症狀者;愛滋、糖尿、矽肺症、胃切除,服用類固醇等病人。
  • 常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室內乾燥為首要。
  • 衣服、被單等常做日光曝晒滅菌,約4~6小時。
  • 適度運動、正常作息、均衡營養,加強抵抗力並戒香煙。
  • 養成咳嗽、打噴嚏時用衛生紙或手巾遮蓋口鼻,吐出之痰或分泌物用衛生紙包好,用火燒或由沖水馬桶處理之。
  • 開放性或活動性病人要儘量隔離之。
  • 服藥兩星期至兩個月後,大部份的開放性病人,就不具傳染症,居家治療和居家生活可和一般一樣。
  • 完成治療後,仍需第一年,每半年複查一次,以後每年複查一次,複查包括照X光及驗痰。
  • 按時服藥,家人或衛生工作者應監督和關懷,使病人更具信心,早日康復。

  結核病是很嚴重而又頑強的傳染病,台灣之抗結核病成績離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仍差一大截,死亡率超過標準三、四倍,盛行率超過標準四、五倍,感染率超過標準六‧一倍,所以全國民眾及醫護工作人員仍需加倍努力以消滅之,並大力支持新治療法「都治」計劃,以達消滅結核病。

註:RMP:藥名(RIFAMPIN)
  INH:藥名(ISONIAZID)
  PZA:藥名(PYRAZINAMIDE)
  EMB:藥名(ETHAMBUIOL)

吳康文醫師

  今年全球新型H5N1禽流感的疫情,越來越令人擔憂,全球進入紅色警戒,人人都應加以預防,確保健康。

  H5N1禽流感係由一種高病源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以往只會影響禽鳥,造成大量雞隻死亡,過去此病都不傳染給人類,但因為病毒不定時突變、基因重組,衍生新品種,使得此病毒現已有傳染給人的情形。雖然,迄今尚無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病毒之證據,但學者仍認為有人傳人的機會。禽流感具有下列特點,不同於其他傳染病,應特加注意:

  • 來自鳥、雞、鴨等禽類。
  • 兒童也會受感染。
  • 人類身體對它無抗體,無抵抗力。
  • 致病力高,傳播力強,傳播快速。
  • 跨國跨洲流行,流行地區不斷擴增。
  • 人感染之個案及死亡之病人人數不斷上升。受感染的人(住院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117人感染,死亡65人(亞洲人)。
  • 受感染之鳥禽類不斷增加(麻雀、鴿子等等)。
  • 禽流感病毒可經由不定時突變、基因重組等二種方式來衍生新型病毒,並可能漸趨複雜化。

  禽流感之傳染途徑是經由空氣及接觸;經由接觸被感染的禽畜或其糞便;亦有可能因接觸或吸入帶有禽流感病毒之塵土而被感染。病毒離開生物體大概可活一、二天就死亡。

  人類禽流感之症狀,在五~九天之潛伏期後,其發生之症狀和人類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病徵差不多很類似,主要症狀:頭痛、喉嚨痛、肌肉關節酸痛、發燒、咳嗽,痰有血絲、流鼻水、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早期症狀極難區別,症狀嚴重者,則發生肺炎、呼吸衰竭而死亡。已經有慢性疾病或體弱氣虛之老人則更容易有合併症發生而病情加重。

  禽流感會不會傳給人類?此問題是大家最關心的。禽流感有傳給人之情形,但照顧此類病人之醫護人員甚至社區,仍未見受感染,所以傳給人類之途徑,仍未清楚。另外禽流感病毒與未發現和人類流感之病毒有基因重組之現象(到目前為止,以後難預測。)

  禽流感病毒有可能演化成人傳人嗎?有三個可能之途徑:經由豬媒介複製傳人。經由突變,由雞再傳給人。和人類流感病毒基因重組,產生人傳人的新病毒。可能演化之機轉,越趨複雜,但也不是不可能,總之,流感病毒本來在病毒上就有「百變天王」之稱,如果它變再變,也不足為奇。

  預防禽流感要做到滴水不漏,確實執行,沒有落差,沒有馬虎,同時人人要做到,才可阻止大流行,應從加強個人衛生、健康管理及環境衛生著手做起。

  • 確實遵守「十不五要」:
    1. 不靠近、接觸及餵食候鳥及一般禽鳥。
    2. 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不私自攜帶禽鳥入境。
    3. 不讓飼養之禽鳥與其它不同類飼養禽鳥(雞、鴨)、家畜(豬)混居。
    4. 不將飼養之禽鳥(鴿類)野放。
    5. 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
    6. 不碰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
    7. 不隨意棄置病死禽鳥。
    8. 不自行宰殺禽鳥。
    9. 不生食禽鳥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
    10. 不去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11. 要勤洗手:接觸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應以肥皂清潔雙手。
    12. 要施打「人流感疫苗」,有助鑑別診斷。
    13. 要熱食: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度攝氏加熱3小時,60度攝氏加熱30分鐘,100度攝氏加熱1分鐘即可殺滅,故雞肉、雞蛋均應熟食。
    14. 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
    15. 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天量體溫,若發燒,應戴口罩立即就醫。
  • 確實勤洗手、戴口罩要密閉、多漱口。
  • 校園、動物園、遊樂園、鳥園、廣場之飛禽,避免接近或餵食,其排泄物應消毒清潔。蛋殼上之糞便,要洗乾潔,才安全。
  • 拒絕走私動物及飛禽類。
  • 設立發燒及病毒檢測站。
  • 設立醫療網轉診系統。
  • 出入旅客管理監測。
  • 準備口罩。
  • 喝薑湯,吃泡菜麻辣以保溫口腔殺病毒小傷口,效果未定。

  抗病毒的藥物,目前有「克流感」(Tamifli)羅氏藥廠產品,以及葛蘭素史克藥廠的「瑞樂沙」(Kclemza),前者是口服膠囊,後者是口腔吸入劑,對禽流感症狀的治療,是目前最好的藥,在發病的第一、二天內立即服用,早晚吃一粒,共五天。副作用是噁心嘔吐或腹瀉。此藥物目前未發現抗藥性的出現,對人或禽的流感皆有效果,但不可濫用!以免病毒產生抗藥性,應依醫師指示使用。

  禽流感威脅人類,若大流行則死亡人數一定很多,大家不可輕視,世紀的流行病,大家多一份預防,少一份災難,必能杜絕大流行,大家健康,國泰民安。

吳康文醫師

一、麥粒腫(Herdeolum)及眼瞼板腺囊腫(chalazion)此兩種常見的眼睛疾病,都發生眼皮上,很難區別,容易混亂,說明如下:

  麥粒腫 眼瞼板腺囊腫
又名 針眼、瞼緣癤、瞼腺炎 霰粒腫
部位 眼睫毛囊根部(瞼緣) 上下眼皮,遠離瞼緣
年齡 各年齡群 無年齡分別
原因 葡萄球菌在眼睫毛囊根部感染發炎 眼瞼板腺閉塞、內分泌物堆積在腺體內
症狀 局部發紅、腫、熱、痛、小腫塊。會合作周圍附近結膜水腫,或淋巴腺腫痛 眼皮層部形成顆粒,不紅不痛,顆粒狀腫大及一點壓痛
癒後 膿皰成熟,會有膿頭出現,排膿後,紅腫消退而癒,容易復發,上下眼睫毛部交替發炎,發生一或多個毛囊根部發炎並存 眼瞼板腺疏通後,腫脹消退
治療 早期局部熱敷,滴抗生素眼藥水。勿揉眼睛。晚期出現膿頭,則應及期切開排膿引流 早期局部熱敷。中期可用類固醇及下注射或點類固醇眼藥水。晚期切開引流排出分泌液

二、結膜炎

  眼結膜發炎或受到刺激,則結膜表面的血管就會擴張而變得很清楚明顯,整個眼睛變紅,俗稱紅眼睛,或兔寶寶眼睛。

  引起結膜炎之原因大概有三:感染發炎、過敏以及環境刺激等。

  感染性急性細菌性結膜炎:由於細菌之感染而發炎,屬於急性,常有眼分泌物、眼痛、眼紅、畏光等症狀,應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注意手部洗手衛生,以免全家感染。

  病毒性感染結膜炎:往往是和身體全身性病毒感染時,一併發生,例如感冒時,則流鼻水、噴嚏、發燒、喉嚨痛、全身酸痛而一併紅眼睛。此種結膜炎常隨感冒症狀消失而痊癒。

  過敏性結膜炎:個人特異體質,遇上過敏分原則眼睛發紅而會很癢,分泌物多,很不舒服,以類固醇眼藥水來治療。

  環境刺激之結膜炎:環境空氣之刺激灰塵、煙熏過敏引起的,外物創傷,眼睛受傷也會引起結膜炎,由醫師診治。帶隱形眼鏡,常因消毒不好或久帶也會引起發炎,慎之。

三、乾眼症

  乾眼症的病人很多,因缺乏淚水而引起的乾眼症,其症狀很多元的,例如,常覺眼睛乾澀,有東西在裡面,吹風時,流淚很厲害,也有眼睛黏黏的,視力模糊,眼睛油脂等,乾眼症病人,則是因為淚水分泌問題、淚水的問題、淚水成分的問題等等,所以治療或預防上,應針對原因,予以解決,基本上之要點如下:

  1. 眼睛不可過度使用,預防眼睛疲勞。
  2. 睡眠要充分,眼睛也會充分之休息。
  3. 多吃維他命甲之食物(黃綠色蔬菜水果),或補充魚肝油。
  4. 點用人工淚液。
  5. 嚴重者,由醫師治療,也許閉塞淚孔或淚水管有幫助。
  6. 戶外帶太陽墨鏡,以防強光及吹風。

四、 白內障

  白內障是由於眼睛水晶體變混濁,所引起視力障礙的疾病。依其發生之原因,可分為下述幾種。

  1. 先天性白內障:大多是母親懷孕後期時,感染德國麻疹,使嬰兒出生後發生之。
  2. 老年性白內障:大約在50歲以上的成人,由於體內老化產生的自由基,改變了眼睛水晶體的結構,造成混濁。另外強光之紫外線也會造成老年性白內障,機轉是一樣的。
  3. 外傷性白內障:外傷受創,使水晶體之結構排列,變成不規則所引發的。預後較不好。
  4. 續發性白內障:由於身體或眼睛疾病或藥物副作用所造成之白內障,以糖尿病病人及常使用類固醇藥物者為多。
  5. 白內障之治療以藥物及開刀手術二種。

  藥物治療,僅可延緩白內障之惡化;也僅對老年者有有限之效果。開刀手術治療最近盛行「小切口的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合併軟式人工水晶體植入術」,開刀時間短、恢復快,傷口小、術後日常生活限制少為優點。但是白內障太硬或過於成熱則應採用囊內晶體摘除腺術或囊外晶體摘腺術。

  有白內障的朋友,宜應早期治療。

五、 結膜下出血

  通常無特殊發病之原因,在眼睛結膜,出現單側侷限的,邊緣很清楚出血點或紅斑,不影響視力,不痛不腫不熱,只有紅,不需特殊治療,只需觀察,二~三週內會痊癒,若時間拖久,則應先考慮是否創傷、出血性疾病、高血壓或使用抗凝血藥物等等,請醫師診治。

吳康文醫師

每個人只有一雙眼睛,其結構很微細,隨著身體老化也會退化的,所以應該特別加以保護及保健,確保健康。

  1. 眼睛要定期檢查,一般人可以二年一次,但老人及兒童要每年一次,特別是雙親有近視或其他眼疾時,兒童更應及早檢查。檢查之要項至少要包括視力、眼壓、甚至散瞳檢查眼底。
  2. 工作或閱讀看書,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光線最好從左後方(左肩上)照射過來。燈光(泡)應選擇白光為佳,電腦或電視等之屏幕(銀幕)不可太亮或太暗,應該調到清晰為好。
  3. 使用電腦、打字、閱讀、縫紉、雕刻細工等,使用眼睛過久者,應在每半小時,休息一下,閉目養神,或使眼睛看遠處,喝口茶,讓眼睛休息。
  4. 做工時,若會噴液、噴屑等危險工作,應戴護目鏡以保護眼睛。
  5. 異物入侵,或腐蝕性液體侵犯眼睛時,不要揉眼睛,應立即以冷水沖洗後,再找醫師處置。
  6. 游泳時(有否加氯之游泳池,不乾淨之水處、海水等),皆應戴護目鏡(蛙鏡),以保護眼睛。
  7. 不可亂使用點眼藥水,應依醫師指示,不可自作聰明,使用含類固醇眼藥水。點眼藥水時,留意不可碰到眼睛,藥水應避光,放在陰暗處。
  8. 眼睛腫脹,可以溫熱毛巾敷,以消腫,每天三次,每次20~30分鐘。
  9. 有近視、遠視、老花等視力問題,應慎選眼鏡,以合適的度數配帶,不可過重或過輕,以免增加病情。
  10. 不可直視強光或太陽光,必要時,要戴太陽墨鏡,選擇可以過濾紫外線者為最好。
  11. 眼睛之保健最重要的是──睡眠要充足,絕對會使眼睛明亮有精神。
吳康文醫師

  談「癌」色變,每個人都了解癌症的可怕,也清楚預防重於治療的重要性,然而預防總是難以貫徹,難以確實做到。預防的方法之一,就是篩檢,利用篩檢疾病的工具,做定期的篩檢,以早期篩出癌症。

  並非每一種癌症都有篩檢的工具可利用,然而仍有下列幾種,較敏感較特異性的工具,可以正確的篩檢。

  一、 肺癌的篩檢:
台灣之肺癌,不論男或女兩性之罹患都很高,可以利用胸部X光攝影或痰細胞學檢查來篩檢,唯兩種檢查之偽陰性很高,敏感度又偏低,為其缺點。
  二、 肝癌的篩檢:
台灣之肝癌病患明顯的高於歐美各國,可能的原因是台灣的慢性B、C型肝炎病患多,而肝硬化之病患多也是原因之一。
篩檢工具可利用甲型胎兒蛋白(簡稱AFP)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兩種,定期每六個月追蹤一次。
  三、 胃癌的篩檢:
東方人的胃癌高於西方人,可利用胃鏡(胃內視鏡)或胃鋇劑攝影來篩檢,加上切片病理檢查,則很容易診斷。
  四、 乳癌的篩檢:
乳癌篩檢工具約有四種:乳房攝影、臨床醫師觸診、超音波檢查以及自我乳房檢查等,依順序,乳房攝影最有效最有幫助。我國和美國之篩檢期間不同,美國建議五十至六十九歲間每一至二年,應接受乳房攝影及臨床醫師觸診檢查一次。而我們台灣則建議三十五歲以上接受臨床醫師觸診檢查,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四十歲做第一次乳房攝影,以後每一~二年做超音波或乳房攝影交替檢查。五十歲以後,以乳房攝影為主,直接以X光在乳房攝影篩檢。
  五、 子宮頸癌的篩檢:
子宮頸抹片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凡是有性行為的婦女,每年均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接受過子宮切除的婦女,仍應接受抹片檢查。
  六、 大腸道腸癌的篩檢:
常用並具有效果的篩檢工具有三種:肛門指檢、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乙狀結腸鏡或結腸鏡檢查等,前兩種檢查較輕便,可考慮每年做一次檢查。乙狀結腸鏡的檢查則可以在五十歲以上才考慮做,但只要是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呈陽性者,不分年齡,則應接受肛門指檢及乙狀結腸鏡檢查。一點大便做潛血反應檢查就可篩檢。
  七、 攝護腺(前列腺)癌的篩檢:
常用之篩檢工具有三種:肛門指檢、攝護腺特異抗原抽血檢查(Prostate-Specific Antigern, PSA),經肛門超音波檢查(Trans Rectal Ultrasound)等。前兩種是基本檢查,可以在門診就完成,必要時再配合做經肛門超音波檢查,此癌症目前快速增加罹患率,請大家多注意,加強篩檢。
  八、 口腔癌的篩檢:
由口腔科牙科或耳鼻喉科醫師做篩檢,尤其是吃檳榔之喜好者,更應定期檢查,以一年一次為宜。
  九、 胰臟癌的篩檢:
常用腹部超音波或斷層掃瞄來診斷,而一般胃腸之X光檢查可能查不出,利用腹部超音波來篩檢為宜。
  十、 血癌的篩檢:
常用指端血液常規檢查,觀察白血球數目、形狀、分類成熟與否等血液象來篩檢,一滴血就可篩檢。
  十一、 皮膚癌的篩檢:
由皮膚科專科醫師做全身皮膚之檢查,對可疑處做切片病理檢查。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每三年至少一次。
  十二、 鼻咽癌的篩檢:
由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檢查。

  身體的各器官皆有可能出現癌症,在癌細胞成長之前,多利用篩檢工具來篩檢,而一般之體檢項目並無法全包,所以不要以為有每年參加體檢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是很危險的,應該指定項目,加以檢查,不可任由檢查單位或醫院安排。請多加注意,重新設計您的體檢項目,做到該做的,而無疏漏。

吳康文醫師

  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是非常有關聯的,在一九五○年代之前,兩者是難以分開的,到了一九五○的菲律賓以及一九五六年泰國等,出現許多出血症狀的病人,並且以小兒為多,其死亡率也高,因此才被重視,另別出登革出血熱之名稱。

  登革出血熱和登革熱有那些不同呢?

  1. 典型的登革熱症狀出現,並在發燒三~四天後(要退燒的當天或隔日),病人有出血現象,血小板下降至十萬以下,血球比容上升二十%以上,血漿滲出(臨床上呈現腹水及肋膜腔積水)等,即是登革出血熱。
  2. 病人的出血現象,可在牙齦、鼻腔、血尿、黑便、皮膚紫斑等可見,而以血帶試驗,皮下點狀疹子會出血,打針注射處會有瘀血,可說是血壓帶試驗陽性。
  3. 血漿滲出的現象,則可見身上水腫,肝腫大、腹水及肋膜腔積水。
  4. 病人昏睡或坐立不安,四肢手腳冰冷,皮膚溫冷、嘴唇發紫,呈現低血容性的休克,也稱為登革休克症狀群。
  5. 白血球下降或正常,血小板下降到十萬以下,血球比容上升二十%以上,肝功能GOT及GPT類中度上升,血中白蛋白上升,使血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率小於1。
  6. 血液動力學變化,包括血管病變、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延長)等為主。

  診斷準則,(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世界衛生組織對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症候群的診斷準則

  臨床方面

  • 發燒──急性發作,連續高燒二天到七天。
  • 出血──一定要血壓帶試驗(tourniqnet test)陽性,或至少下列一種出血:
    點狀出血、紫斑、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吐血或血便。
  • 休克──頻脈、脈搏弱、脈搏壓變窄(小於20毫米銀柱)或者血壓變低,伴隨有皮膚濕冷,坐立不安。

  檢驗方面

  • 血小板小降(10萬以下)
  • 血液濃縮(血比容增加20%以上)、肋膜腔積水、積水、血中白蛋白下降。
 
嚴重度的分級*
登革出血熱
第一級─ 發燒,伴隨有非特異性體質症狀:血壓帶試驗陽性是唯一出血現象。
第二級─ 第一級,加上有自發性出血。
登革休克症候群
第三級─ 已呈現循環衰竭的現象,如脈搏弱、脈搏壓變窄。血壓降低伴隨有皮膚濕冷,坐立不安。
第四級─ 嚴重休克,血壓和脈搏量不到。
*登革出血熱第一級和第二級,和典型登革熱的分野,在於前者有血小板下降和血液濃縮,而後者沒有。

  治療登革出血熱比登革熱要顯得積極,在發病(登革熱)第四天,病情好轉退燒的那天或隔天是危險期,要特別留意小心觀察。而登革出血熱的病人,大約三分之一會發展成為休克,也是很重要的。預測變成休克的重要指標就是血小板一直下降,血球比容值一直上升,就應立即警覺,提高緊張,反復檢驗血小板及血球比容是必要的。

  • 以血球擴張劑、輸液及電解質液,立即早期來注射,效果很好,使血壓上升,改善血液循環。
  • 供應氧氣。
  • 小量出血不需要輸血,大量出血則以輸全血為佳。輸血小板則較應考慮其必要性。
  • 輸液則應參考生命徵象、血球比容、尿液多少的變化而決定之。
  • 退熱鎮痛,不考慮用阿斯匹林或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SAID)。類固醇對診療無甚幫助。

  預防上應和登革熱一起來做,作法及步驟都相似。

  引起登革出血熱的原因目前大約可考慮三方面:

  1. 病人以前曾感染過其他型的登革熱,再次感染時可能因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病情突變而趨嚴重。(登革熱之病毒有四型,分為Ⅰ、Ⅱ、Ⅲ、Ⅳ型,互相沒有免疫。)
  2. 登革熱病症自己突變,毒性增加,病情加重。
  3. 孕婦罹患登革熱,其抗體經胎盤傳給胎兒,小孩出生後,不幸再感染登革熱,則極易變成登革熱出血熱。

  在台灣從民國八十三年至今九十三年明顯每年皆有登革熱流行;民國八十七年後本土病例大幅的比境外移入為多,極可能成為本土性之感染病,是國人應密切注意的,政府民間民眾大家一起來總動員──防治登革熱。

吳康文醫師

  會發燒的疾病很多,而會發燒的傳染病,更令人緊張害怕,如台灣爆發流行的登革熱、SARS等等,奪走許多條人命。就以登革熱為例,從去年台灣南部爆發流行以來,至少就有五千病例。

  登革熱是全世界流行分佈最廣,發病人數最多(以現在來說)的傳染病,台灣在過去,民國七十六年、七十七年大流行約有五仟個病例,而民國八十三年、八十七年等每年都有二佰個病例以上,可見流行甚久,以現今高科技的醫療及公共衛生的發達,而未能完全撲滅,實在更應該加以深思,謀求對策。

  登革熱民間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其流行頗具特點:

  1. 以蚊子為媒介,病媒數以室內埃及斑蚊為主,室外則以白線斑蚊為主。
  2. 登革熱的宿主以人類及靈長類動物為主。
  3. 亞熱帶及熱帶或較溫暖的溫帶地區為主。
  4. 台灣流行季節以八至十月為高峰。
  5. 登革熱病毒分為Ⅰ至Ⅳ型,共有四種不同的血清型,各型之間,沒有互相的免疫,所以會重複感染而發病。

  病媒蚊的傳染力是一生具備的,甚至會傳給下一代的蚊子而延續之。病媒蚊叮咬到具有登革熱病毒的病人;則病媒蚊就沒感染了,經八到十日後,病媒蚊就具備傳染性。

  典型登革熱的臨床症狀,更具特殊:

  • 潛伏期三~八天。
  • 前驅初期症狀,在發燒的十二小時內,會有頭痛、背痛倦怠、厭食、全身(包括臉部)潮紅等。
  • 發燒:會突然高燒三十九度以上,持續三~六天,可能呈現雙峰型,就是高燒二~三天後,體溫下降一~二天,再度高燒一~三天。高燒並發惡寒。
  • 疼痛,可以形容為劇痛,與發燒並行,頭痛、背痛、關節痛、肌肉痛,全身到處痛,連轉眼睛也劇痛,疼痛難受,所以民間俗稱「斷骨熱」,像斷骨一般的疼痛。
  • 發疹:約在三至七病日,疹子從手腳開始到軀幹,紅疹到丘疹,癢與不癢多種變化,一般在發燒退後,疹子也消退,不留色素斑。
  • 眼睛之症狀:眼瞼腫脹、黏膜充血、結膜炎等,並且眼睛會痛,尤其是壓時更痛,眼球後也疼痛。另一重要之症狀,就是從最表面的結膜到最深層的視網膜都會發炎及出血,形成結膜炎、視神經炎及眼球出血。
  • 肝膽消化系統之症狀、病患會有噁心、嘔吐、腹脹、腹痛、下泄等主要之腸胃消化系統症狀,並且肝功能(血液)呈現異常的上昇。
  • 孕婦之影響:孕婦罹患登革熱,母體的登革病毒抗體可經由胎盤傳給胎兒,如果胎兒出生後,不幸再感染登革熱,則極容易形成出血性登革熱(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症(醫學上已得證實),總之,曾經罹患過登革熱的母親,其生下的嬰兒應避免感染登革熱。
  • 小兒登革熱的症狀不典型,症狀不會像成人那樣嚴重,到國小學生高年級則症狀越像成人之程度。另一值得關心的問題是,台灣小孩罹患登革出血熱的比率,沒有東南亞菲律賓、泰國那麼高,反倒是台灣成人之登革出血熱較多。
  • 疫症包括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狀群等兩種,病患四肢冰涼、坐立不安、嘴唇發紫、明顯的出血現象,皮膚點狀出血、紫斑、牙齦出血、鼻腔出血、血尿等等,血小板下降於十萬以下。

  臨床檢驗,白血球會下降在發病3~6天最明顯,血比容值比平常約增二十%,血小板下降,肝功能下降等等現象,可以幫助診斷。

  鑑別診斷方面:登革熱的診斷,可由病人的血清分離出登革熱病毒,即可確定診斷無疑,不過在臨床過程中,仍須和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腸胃炎、急性膽囊炎、腸病毒、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日本腦炎、特異性血小板下降症等等來鑑別診斷,請醫師詳細檢查留意。

  治療上,以休息、解熱、鎮痛、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並注意變症登革熱出血熱及休克等為原則。痛得很厲害及疲勞,應臥床休息,以縮短病程。解熱鎮痛以改善生活品質,但卻不可使用阿斯匹林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若病患出現出血及休克等現象,則應該住院治療。

  癒後良好,在適當的治療,成人登革熱死亡率不到一%,大部分經過症狀及對症支持療法後,就會痊癒,但應注意有慢性病的病人,如尿毒症、肝硬化、慢性肝炎、糖尿病、心臟病、肺系統疾病……等等,則可能危害生命,要住院治療。

  預防和控制,全民協力確實做好預防和控制的工作。

  1. 杜絕病媒蚊的孳生,舉凡周遭環境積水、蓄水之容器都應清洗,用力擦刷,以清除內壁的蟲卵。
  2. 撲滅病媒蚊,全面消毒以殺蟲劑進行。
  3. 紗窗、紗門、蚊帳、捕蚊燈等都應立即使用並整修。
  4. 旅遊時特別注意蚊蟲叮咬,回國後立即就醫。
  5. 提高警覺、早期診斷、早期通報,徹底消毒。
吳康文醫師

  養生瘦身風潮不斷,愛美人士卯勁追求任何窈窕法寶,不論吃、喝、運動等,只要能有瘦身效果,即刻就成為流行,黑木耳健康減肥即是當紅產品之一,鑽研菇菌類多年的南台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系教授陳啟楨指出,黑木耳經實驗發現,除了有通便減肥效果外,其酸性多醣還具有活血、降膽固醇等多種療效。

  陳啟楨應中華日報中華醫藥版與財團法人台北市愛心媽媽文教基金會邀約,於「健康美麗迎新春」系列講座中,與府城民眾分享吃黑木耳養生的各種益處,陳啟楨說,多年研究發現,許多菇類都具有低熱量、高纖維的優勢,加上水耕、太空包的栽培方式,更擠身有機健康食品之列,尤其黑木耳因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多種食用纖維,屬於難消化性纖維,可使糞便保水性,促進排便順暢,進而達到減肥效果。

  陳啟楨表示,黑木耳屬於膠質菇的一種,乾燥後再吸水的膨脹係數很高,約二十倍,而現今的奈米技術原理,更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吸水的膨脹係數更高,達三、四十倍,粉末進入胃腸後吸濕膨脹,並隨胃腸蠕動而分散貼附在絨毛細胞表面,有助於腸胃吸收、蠕動。

  陳啟楨進一步分析黑木耳中具有的特定結構酸性多醣的分子形態,發現其能與水溶性高分子特性相輔相成,抑制腸管膜吸收膽固醇及其衍生物,在食用纖維上深具意義,因此酸性多醣對於降低體內的血膽固醇、血液粘度有極明顯的效果,甚至有民眾食用黑木耳後,發現皮膚更細嫩、血糖降低,取偏頭痛、尿酸引起的痛風等症,也都有不錯的舒緩療效。

  同時,奈米黑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也被臨床應用於多發性卵巢囊腫治療。郭綜合醫院中醫師陳彥霖指出,患者配合中藥食用五個月結果發現,多發性卵巢囊腫、月經失調等有顯著改善,而且因患有多發性卵巢囊腫引起的肥胖者,平均有減重二、三公斤,其中更有一位減重達十餘公斤,未來將會繼續研究黑木耳對婦科疾病的療效,以嘉惠更多患者。

  此外,陳啟楨也提醒,民眾平時選用黑木耳時,可仔細觀察黑木耳,若在黑木耳上找不到白色粉狀的苞子,且容易折斷,則表示黑木耳存放過久,吸取太多的水分,已經不夠新鮮,而如果想選擇品質較佳的黑木耳,可選擇冬季出產的,因為氣溫低下,黑木耳生長速度緩慢,養分的吸收也較確實。

  這一場黑木耳瘦身健康座談會,獲得上百位民眾熱烈迴響,會後更有許多人爭相詢問更多有關菇類的問題,甚至有民眾手持著作要求簽名留念。

吳康文醫師

  肥胖是現代人身體健康的警訊,也是富貴病的開始。現代人許多都知道肥胖是不好的,所以 許多人都希望減肥,可是缺乏長 期的耐心,以及選錯了方法,往 往瘦下來,反而帶來後遺症及副 作用,因此選用減肥方法,是不 可不小心。

  正確的減肥方法,至少應注意飲食、運動、行為改變、藥物減肥、醫療方法減肥等五大方面,採用正確的減肥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簡單的敘述各種藥物及醫療減肥方法,以供參考。

壹、藥物減肥法:

一、依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合法減肥藥品之適應症及其副作用,如下;列所舉的三種藥物,皆是行政院衛生署許可的,且均屬醫師處方藥。合法減肥藥品之適應症及其副作用:

藥品成分: PPA (Phenylpropanola mine) Orlistat Hibutramine
商品名: Xenical、羅氏蘚
(※非讓你酷)
Leductil、諾美婷
藥理分類: 中樞神經(擬交感)興奮劑抑制食慾
※作用似麻黃素
Lipase抑制劑
※非全身性抗肥胖劑,於胃腸干擾lipase分解脂肪,降低脂肪吸收。
抑制血清胺素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以降低食慾及提高基礎代謝率。
適應症: 1. 脂肪蓄積過多引起之肥胖症。
2. 鼻塞、流鼻水(鼻充血、解除)
配合低卡洛里飲食:適合肥胖病患的治療,包括有與肥胖相關危險因子之病患。
※建議使用於下列肥胖情況:
1. BMI>30kg/m2
2. BMI>27kg/m2 併有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
體重控制計畫之支持療法
1. BMI>30kg/m2
2. BMI>27kg/m2 併有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1. 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心悸、頭昏目眩、興奮、失眠、噁心、食慾不振。
2. 禁忌:高血壓、心臟病、甲狀腺機能障礙患者不得使用。服用MAO抑制劑、三環抗憂鬱劑患者(造成高血壓危象)。
胃腸道副作用:軟便、油便,急於排便及排便次數增加,排氣增加,腹痛、噁心、嘔吐等。 1. 常見:便秘、口乾、失眠。
2. 偶見:心跳加速、心悸、高血壓、眩暈、頭痛、焦慮、噁心、感覺異常、流汗。
  ※超量使用曾有心臟病發作、中風、顱內出血及死亡個案。美國FDA已全面禁用,因臨床研究證實可能增加出血性中風機率。台灣原則上不禁用,但說明書需加註:高血壓、心臟病、甲狀腺機能障礙患者禁用本品。 ※減少脂溶性維生素A、D、E、D的吸收,建議多攝取富含這類維生素的蔬果,或者直接補充脂溶性維生素。 ※因器質性功能失調而肥胖者,青光眼、肝腎功能障礙、冠狀動脈疾病、曾經濫用藥物或酒精、孕婦及授乳者、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性厭食症等病人,或是正在使用抗憂鬱等精神藥物者,都必須避免使用。

二、利尿劑:利用利尿劑之藥理作用,可以脫水,體重暫時下降。其缺點是易使身體發生代謝異常、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血壓下降而危及生命。停藥後,體重立即回昇。

三、甲狀腺素:會促進新陳代謝作用,加速基礎新陳代謝率,達到減重,但會使心悸亢進,引起心臟疾病,不可不小心。

四、瀉藥:使腸子蠕動加快,排泄腸內之內容物以達到減肥,但造成拉肚子,生活起居不方便,常服用,則造成腸胃系統之疾病,身體貧血及營養不良。停藥後,體重容易回昇。

五、膨脹劑:食用吸水性強而不能消化的纖維素,此纖維素膨脹,使腸胃飽脹,不想吃東西,達到減肥的目的。常服用或大量服用,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六、安非他命:此藥是禁用的。

七、麻黃素:綜合感冒劑等等,往往是用藥物之副作用,達到減肥之輔助功效,試想,利用副作用,絕不是正確的方法吧。

貳、外科手術減肥法:

一、抽脂:利用外科手術,割除或吸出腹部及臀部過多的肥脂肪,但是手術皆有其危險性,易發生血腫、脂肪栓塞等嚴重併發症。手術後容易再發胖。

二、胃部切除法:將胃切除三十%以下之容積,使胃變小,少吃就飽,達到減重的目的。手術危險並且痛苦,也影響消化道之正常功能。

三、小腸迴路法:減短小腸之長度,減少營養之吸收,到減肥,手術麻煩及具危險性,身體之消化功能改變。

參、飲食減肥法:

一、減肥茶、肥肉飲食、液體飲食、飢餓法、低熱量飲食、高蛋白質飲食、快速減肥餐、低卡營養餐包、偏食法等等,都各有其作用,達到減肥之效果,然而常常引起身體虛弱、頭暈目眩、營養不良、代謝異常等等副作用,不可不小心。

二、低卡營養均衡之飲食:低於六○○或八○○卡熱量之飲食,注意鈞衡的營養,是較被採用的飲食減肥法。

肆、其他方法:

一、三溫暖、蒸氣浴、低週波電子:使身體大量出汗,達到脫水減肥,但高血壓心臟病者不適合,並且此法在喝水補充水份之後,難達減肥效果。

二、減肥衣:穿上後,體溫上升,出汗脫水而減重,效果有限。

三、針灸、耳針:是目前中醫之減肥方法之一,補以中藥之療法,可達減肥的效果。

總之,需要減肥才減肥,不可盲目的趕流行,已經瘦了還要更瘦。減肥方法眾多,宜慎選之。

 <<<上一頁
簡史 | 活動報導 | 季刊報導 | 義光之友 | 愛心捐款 | 回首頁
院址: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
電話:(02)2304-5561 2304-5562   傳真:(02)2302-0435
郵政劃撥帳號:00037927   法人登記證書字號壹伍零號
電子郵件信箱:yko@ms26.hinet.net   網址:http://www.yko.com.tw